首页 > 专题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正文

用生命诠释“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东风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

来源:学习时报 2021-08-20 14:26:39 http://www.tielingtv.com/ 点击:

原标题:用生命诠释“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

 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在出征太空前,专门前往位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拜谒航天先烈,这是一项极具中国航天特色的传统。东风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发射中心10区东北4公里处,占地3万平方米。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1988年中心组建30周年时,对陵园重新进行了规划整修,园内建立起了象征国防科技战士扎根戈壁、志在航天的纪念碑,聂荣臻题写了“东风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名,纪念碑底座背面刻有《碑志》,全文如下:

  东风场区自一九五八年三月创建以来,走过了艰难曲折的战斗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烈士们在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中,以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国防建设的无比忠诚,扎根边疆,志在东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知难而进,刻苦攻关,发奋图强,勇攀高峰,为在人迹罕见的戈壁滩上建造我国第一个导弹卫星试验靶场,为基地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全面建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无私地奉献了一生,他们的革命英雄精神可歌可泣,激励后来者继续奋斗,他们的功绩名垂青史,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中!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试验训练基地

                一九八八年八月一日立

  东风革命烈士陵园内安葬着760多位为了中国航天事业忠诚奉献、英勇献身的英雄先辈,包括共和国的元帅、将军和科技工作者、普通官兵。这些东风先烈平均年龄只有27岁!发射中心有一座山叫青山头。他们用“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这句东风航天人最响亮、最悲壮、最豪迈的誓言铸就了中国的航天梦想。

  新中国跻身世界航天大国奋斗历程的缩影

  酒泉是飞天梦想的地方,也是飞天梦圆的地方。20世纪50年代,面对西方的封锁制裁和战略威胁,党中央毅然作出了发展我国尖端国防科技事业的伟大决策。1958年3月,在甘蒙交界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弱水河畔开始建设我国第一个导弹武器试验靶场,10万工程兵部队和刚从朝鲜战场回国的志愿军第20兵团的将士们征尘未洗,挺进大漠,拉开了建设序幕。20世纪60年代时,发射基地与北京三个总部的有线电话长途通信的秘密代号为“东风”,所以基地一直沿用了“东风基地”这一名称。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计划被批准正式上马,发射场定在创造了无数辉煌战绩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并发展成为东风航天城。中心成立以来,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十几个第一;先后执行110次航天发射任务,成功将145颗卫星、12艘飞船、14名航天员送入太空。现在这里已发展成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同时也是中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基地艰苦奋斗光荣历史的见证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地处戈壁大漠深处,气候炎热干燥,常年不下雨,年平均降水量才4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达到3000多毫米。“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四处无人烟,风吹石头跑”,是这儿的真实写照。第一代东风人在自然条件和生活保障极其艰苦困难的条件下,战严寒、斗酷暑,顶风冒沙,挖地窝、住干打垒,用沙枣、骆驼刺解渴充饥。仅用两年六个月的时间就在荒凉的戈壁大漠中建成我国第一个导弹武器综合试验靶场。虽然现在的生活、工作、交通、通信条件好多了,但航天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航天飞行活动讲究分秒不差、毫厘不差,中心对全体参试人员提出“组织指挥零失误,技术操作零差错,设备设施零故障”的目标和要求。参试人员基本上没有节假日和双休日,无暇顾及家人,这样高的工作要求,给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为此中心配备专职心理专家,给每个一线参试人员建立了完备的心理健康档案,特邀国内顶尖的心理专家进行心理辅导。因为地点的偏僻性、环境的封闭性、工作的保密性,东风人不仅自己一辈子奋斗在那里,子女在这个小环境里出不来,升学、就业方面都遇到了不少的问题。“献青春、献终身、献子孙”是一代代东风人牺牲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

  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教育的宝贵资源

  东风人的英雄事迹贯穿着“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在这座陵园里,安葬着13位共和国的将军,最为醒目的是聂荣臻元帅的墓碑,也是他的骨灰撒放处。聂荣臻是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和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始终关注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先后4次亲临基地指导尖端武器试验和部队全面建设。聂帅墓碑的两侧,分列着多名长眠在此的将军。他们中有基地第一任司令员孙继先,第二任司令员李福泽等。还有基地团以上领导干部数十名,他们有的是老红军,有的是抗日勇士,有的是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英雄,曾经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和平年代创业大漠,为我国国防科学技术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陵园南区,安葬着谢秀玉、潘仁瑾两位东风女杰。1998年7月,55岁的高级工程师谢秀玉在病床上完成了最后一项课题。肺癌手术后,她把同事叫到病床前交代:“资料都在这个包里,你们拿去用吧。”同事们完成了她最后的成果,谢秀玉那加了黑框的名字被郑重地署在最前面。潘仁瑾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原司令员刘明山的妻子,两人是西北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同班同学。为了丈夫的事业放弃留校任教的工作来到大漠,把满腔心血倾注到共同的事业中,1999年4月病逝,时年56岁。2016年,曾参加首次原子弹导弹结合试验的王世臣、颜正清骨灰迁入东风革命烈士陵园。还有高级工程师刘德普、胡文全等科技专家和科技工作者,他们怀着报效国家、献身国防的赤子之心,千里赴大漠,潜心科研,殚精竭虑,义无反顾,为国防科学技术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还有为了保护试验装备奋力扑火英勇牺牲年仅24岁的烈士王来,有为了搜索火箭残骸渴死大漠的年仅21岁的李再林烈士,有在烈火中为抢救国家财产英勇牺牲的夏水廷等9名烈士,还有14名没有留下姓名的无名英雄。由于保密工作的需要,很多烈士家属只能收到一张烈士登记表而无法获知亲人安葬何处。

  如今,航天城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新人进发射中心时的第一个敬礼要在这里完成,重要任务决战时的庄重誓言要在这里进行,过往车辆必须鸣笛。

分享到:0
专题推荐
  •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强国复兴有我
  •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 个个都是开放形象
  • 新闻推荐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七一勋章”... 学习正当时丨上课起立 思政课开讲啦!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七一勋章”... 倾听·百年回响 【冷门的党史知识增加了】这个称呼为什...
    热门文章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投放

    Copyright © 2005 - 2020 Tielingtv.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607182    辽ICP备:18017703号    辽公网安备 21120202000090号

    铁岭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监督举报热线:024-77315033  举报邮箱:tltvjub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