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2023年,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袁亮,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悄然回到了自己的母校石门县太平镇平安希望学校,成为了一名老师。
石门县太平镇,地处湖南湘西北偏远山区。城市里的人们总是向往走进这里的大山,而“走出去”则是这里的孩子们最大的心愿。
在学校公示的教职工名录里,不知道是有意还是巧合,紧挨着袁亮的是他当年的老师唐山。
教育的传承,在这对师生之间完成了朴素的闭环。
“老师帮助我走出了大山,我回来可以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孩子走出大山。”袁亮不认为这是命运的轮回,而是自己选择的道路。
所幸的是,一直以来,在这条道路上与袁亮同行的人有很多。
一次平安与搜狐的联合行动
从常德市到太平镇平安希望学校,地图上的距离大约160公里,但是因为山路较多,开车跑下来要将近4个小时。
与城市里面的学校不同,在这里除了一二年级是走读之外,三年级及以上的学生都是住校。每天6点30分是他们的起床时间,10分钟的洗漱之后开始早操,然后是早读、早餐、唱歌、正课……一切井然有序。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当孩子们的读书声响彻校园的时候,支教老师们已经在室外为这次特别的支教课程做好了准备。
平安人寿湖南分公司的谢禄连,是今年平安产险湖南分公司组织的第二批前往太平镇希望学校支教的一员,这也是他第一次参与到公益支教当中。
特别的是,这次与他一行的除了公司的同事和志愿者朋友、还有来自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三位支教老师,以及来自搜狐的随队记者。他们为孩子们带来的是一次特别的课程。
“认识自己”是谢禄连给孩子们带来的第一课。这是他自己用业余时间设计的课程,用图片和小游戏,教孩子们认识到底什么样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
“来之前我一直在想,以我的学识和认识能够给孩子带来什么?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也是一名保险业务员,那么我就想作为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他最需要的是什么?其实需要的就是心理的关怀。”谢禄连说。
但是面对着一张张稚嫩而又认真的面孔,第一次支教的谢禄连心里并没有把握能否讲好这堂课。不过,孩子们的反应却超出了他的预期。下课时雷鸣般的掌声和孩子们主动围上来的询问,让谢禄连如释重负。
这些孩子并不像人们过往印象中的大山里的孩子,他们热情积极,充满求知欲。只不过因为生活在大山里,他们更渴望接触外面的世界。当他们听到支教老师中还有从北京远道而来的,他们张大的嘴巴和惊叹声,毫不掩饰他们内心的表达。
在随后的几天里,几位支教老师仿佛成了孩子们心目中的“明星”。不仅仅是上课,下了课他们也总是围着支教老师们叽叽喳喳问个不停。
“可能他们平常没有这样的机会去表达,所以造成他们在平常的这种表达过程中会有一些欠缺,但是他们的情感的外露是很丰富的,他们会给我送礼物,叫我签名,给我分享他们的零食,来表达他们的情感。”谢禄连这样解读。
“他们渴望表达,渴望倾听,渴望被理解和被接纳。”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秘书长,全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专家”顾问李友光看着这群孩子说,“我们能够感受到孩子们很喜欢这些课程内容。”
种一颗希望的种子
可能大部分人没意识到的是,大山里的孩子,最迫切需要的教育,也许是心理健康及自我防护。
2023年8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是1550.56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全国六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研究显示,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
2019年民政部就在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动员全社会关注、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与发展。
“孩子有了自己强大的内核,良好的心态,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才能走得越来越顺,越来越远。”既是心理咨询师又是保险业务员的谢禄连,对儿童心理健康有着比普通人更清醒的认识。
同样来自平安公司的龚频,是一个脑瘫孩子的母亲,看着教室里的孩子,她也许更能感同身受。因为,几乎每个班上都有一个残障孩子。
于是她会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残障孩子身上。“他们也许听不懂我在说什么,但我希望能够在这几天把一份美好留给他们。”龚频说道,“支教对孩子们最大的影响,可能是一种思想的改变,这对孩子和对我们来讲都是一种挑战。”
只有当你捕捉到大山里的孩子在心理上的缺失时,才会明白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副秘书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郭宝宁是这次心理课程方面的主要设计者。在给六年级的同学讲授情绪管理的时候,郭宝宁意外地发现班上的一位女生一边认真听讲,一边频频点头,眼中始终有泪光在闪烁。“从她的眼神,我感受到她在与我交流。”
凭借在青少年心理辅导方面多年的经验,郭宝宁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她的生活中,当她出现消极情绪的时候,她身边的一些她认为重要的人,没有及时地给予她关注和接纳。”
郭宝宁认为,孩子的这种反馈,证明了心理辅导课程踩在了孩子们真正的需求点上。
公益并非只是物质上的援助;教育也并不是只有文化知识的传授。
在师资力量本就不足的山区学校,这群远离父母孩子也许比城市里的同龄人更早学会了自立、自理,但是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在孤独而倔强的成长背后,很少人能够顾及到,在他们平常阳光积极的笑脸背后,可能潜藏着的心理健康问题:分离困境、自我认同、情绪管理、自控力……
“我们就是想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关注心理健康的种子,能够希望他们能够助人,自助。”郭宝宁在总结这三天的支教活动时这样说。
一个健康的社会首先是儿童能够健康发展的社会。这里的儿童,不仅包括城市的孩子,还包括在更广袤的乡村的留守儿童。
公益教育是目前我们可以改变现状的最实际的做法。
三十年的接力
公益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但在“公益”这个宏大命题之外,更多是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在行动。
在石门县太平镇平安希望学校里,有这么一块并不起眼的牌匾,上面写着“中国平安援建第03所希望学校”。
如果把教育公益看成一场志愿者与孩子之间永无止境的接力,平安已经在这场接力中默默行进了30年。
1993年,第一所平安希望小学在安徽落成,平安教育公益的足迹自此向全国延展。1994年,中国平安签订了援建意向书并在同年正式开工,1995年石门县太平镇平安希望学校正式投入使用。
此后,从海拔3500米的西藏昌都,到祖国边陲新疆喀什,从内蒙古呼伦贝尔林区,到广西崇左深山,从安徽阜阳到广东韶关。截至2023年末,平安已在全国累计援建平安希望小学119所,捐赠智慧学校1039所,累计招募支教志愿者11721名,培训村小教师超2万名。
2007年,中国平安启动支教行动。此后,几乎每一年里,中国平安志愿者都会将音乐、美术、体育、科技等课程带往全国各地的乡村学校。
截至2023年底,中国平安已在全国援建119所平安希望小学,围绕着科技素养、文学素养、体育素养、心理健康素养几方面的提升,通过硬件维护、课程支教、远程培训、夏令营、奖学奖教金等方式,打造平安教育公益“五大工程”,共输送11721名支教志愿者,支教服务时长总计43.8万小时,惠及31万余名乡村学生。
平安采取了“接力”的应对模式,志愿者结成队伍一批接一批地到某所学校支教,这些老师们,有平安的员工,有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前一批的老师会详细记录课程进展和学生情况,交给下一批老师。
在过去的8年,平安产险持续推动“寸草安心”教育公益项目,通过援建心理教室、培养心理讲师等方式,共建乡村儿童心理教育体系,如今已在全国建成85间心理健康课室,培训超3000名乡村教师及支教志愿者,让他们“接力”影响更多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关注乡村儿童心理健康,一起助力守护乡村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该项目还编制并印刷1万册指导手册,推出专家直播课,吸引1000万人次收看,覆盖超1000所学校,惠及近40万乡村儿童,以实际行动探索可持续公益。
平安产险湖南分公司对口援建石门县太平镇平安希望学校以来,不仅持续开展公益支教、助学捐赠、校舍维护等公益项目,还借助公司资源邀请学校老师到广州、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云南等地学习培训,这只是平安教育公益事业的一个缩影。谢禄连、龚频正在做的事情,在全国一百多所平安希望学校里都在发生着同样的事情。
三十年,这是一个由数万人一起推动,一步一个脚印不竭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始终回应时代需求,与希望同行的历程。
尾声
今年是希望工程实施35周年,也是中国平安践行教育公益30周年。
助学育人,汇聚心怀大爱者的善举,为祖国的下一代播种美好生活的希望,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助力他们成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堪当重任的一代新人。这是希望工程的使命,也是平安教育公益的愿景。
平安和它的志愿者们相信,每一次与孩子们的相逢,都会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每一个微笑,每一次拥抱,每一堂授课,每一次的依依不舍,都会让他们心里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与希望同行,这个时代需要这样的理想主义。
文章来源:搜狐新闻
转载自平安产险头条微信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BvxxQ8DmSox-xF1zmqdCFQ
消息来源:平安产险辽宁分公司
文中视频需前往原文观看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5 - 2020 Tielingtv.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607182 辽ICP备:18017703号 辽公网安备 21120202000090号
铁岭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监督举报热线:024-77315033 举报邮箱:tltvjub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