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唐兴、邹明仲
广阔的东北大地,创新的力量正在积蓄。记者近日走进沈阳、哈尔滨等多地的制造业生产车间、创新园区,切身感受传统产业向“新”而进、新兴产业以“质”求变的澎湃活力。
锅炉制造是哈尔滨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借助新技术,当地锅炉制造产业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在哈电集团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联箱分厂,钻工张亮将设计图纸导入电脑,不到2分钟就生成了一套管孔加工数控程序,龙门钻床扫描钻孔、更换适配刀具等制造工序实现全程自动化。
“管孔加工省去了以往识图、划线等环节,并能根据检测结果动态调整。”谈及管孔加工数字化转型成效,公司设备研发工艺员姜志强给记者列了一组数据:操作人员减少67%,加工效率提升超3倍。
这样的成绩离不开自主创新。去年11月,由哈电集团牵头发起创建的发电装备智能制造创新中心通过认定,成为黑龙江首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引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提速。
推陈致新,东北一批制造业转型升级都“跑”出了高速度。
7月17日,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宣布,成功研制国内首款高速内置转向架。
在中车长客动车组转向架生产线,充满科技感的大数据分析平台映入眼帘:产线管理成本、资源消耗等关键数据一览无余,点开数据会显示详细说明,通过实时数据分析给出产品设计和管理建议……
“大数据分析平台是公司历时数年研发的成果,其成功运用使得管理效能大幅提升。”中车长客复兴号副总设计师朱彦告诉记者,以转向架总成产线组为例,通过数据分析与应用,及时调整生产模式,产线设备利用率提高10%,运营管理成本降低10%,年均成本降低500多万元。
与时俱进,东北新兴产业发展之路同样越走越宽。
移动机器人来回穿梭,工业机器人“卖力”焊接,蛇形特种机器人自如伸缩……记者走进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到处是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场景,俨然是一座机器人的“王国”。
作为我国机器人行业的“排头兵”,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已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三大类核心产品。“未来,将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研发更‘聪明’的工业机器人,更好赋能企业转型升级。”公司总裁张进说。
放眼东北,各地正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一批前沿的新技术破土而出——
沈阳远大集团电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核主泵变频器已在国家级重点核电项目中应用,结束了我国这一装置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聚焦“光+医疗”“光+汽车”“光+通信”持续发力;
辽宁辽河实验室正在搭建由新装备、新网络、新系统构成的未来工业互联网试验设施……
2023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增长16.0%、15.36%、22.9%,增速居全国前列。
今年上半年,辽宁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吉林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黑龙江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7.4%,保持较高增速。
“我们将持续完善推动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丹群说。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瞄准产业发展新机遇,东北制造业正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完)
来源:新华社
校对:姬光
监制:韩冰洁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5 - 2020 Tielingtv.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607182 辽ICP备:18017703号 辽公网安备 21120202000090号
铁岭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监督举报热线:024-77315033 举报邮箱:tltvjub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