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礼兵在雨中将殓放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棺椁从专机上护送至棺椁摆放区。 空军战机的轰鸣声划破长空,载有第九批88位在韩志愿军遗骸和遗物的运-20飞机,在雨中缓缓降落在辽宁沈阳桃仙机场。在现场的迎回仪式队伍中,首次出现了香港学生的身影──香港培侨中学学生代表姜霏梵和曲木之懿。 他们身姿挺拔,年轻的面庞庄严肃穆。“看着一个个覆盖着鲜红国旗的志愿军烈士棺椁缓缓运出,由威武的解放军官兵迎入灵车,那一刻我们内心深刻体会到,我们现在能安稳地站在这里,正是先烈们保家卫国的结果,我们以报国为己任正是对英烈最好的告慰。” 自小听过志愿军的故事,作为首批见证祖国以最高礼遇迎接英烈的香港学生代表,曲木之懿坦言在迎回仪式的前一晚彻夜难眠,“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想了非常多。”当看到战机缓缓降落之际,他感到无比震撼,“我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又想到志愿军战士当年的艰苦作战,想到小时候读到为国牺牲的烈士事迹。”曲木之懿说,当装有遗骸的棺椁运下战机,他脑海中就浮现出那些先辈们经历的残酷战争。“邱少云烈士当时为了不暴露自己的目标,在烈火中纹丝不动,壮烈牺牲。”
在现场的迎回仪式队伍中,首次出现了香港学生的身影──香港培侨中学学生代表姜霏梵和曲木之懿。(大公报图) 最令两位青年震撼的,还是运-20飞机划破长空的时刻。“我们亲眼见证了志愿军英烈的遗骸搭乘国之重器运-20抵达祖国,回到祖国怀抱,这是对英烈的告慰。”目前在复旦大学历史系就读的培侨中学毕业生姜霏梵对双“20”的首次同框感到十分激动,更对此有自己的深刻解读,“这同时也仿佛是向先烈们说,我们再也不会被外敌欺辱,而且我们现在的军人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 在迎回仪式现场,与志愿军老战士的近距离接触对两位学生的触动尤深。“在仪式开始前,我们正好听到了志愿军老兵在接受采访时的内容,他讲到了很多战场上的故事。”姜霏梵在迎回仪式结束后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表示,“志愿军老战士在回忆战争时,也提到了由于当年武器落后,相比强大的敌人,我们在武器上没有任何优势。”这也使他想到自己曾在培侨中学志愿军学长的回忆资料中看到的史实,“我们当年没有制空权,我们志愿军战士在战场面临着极大挑战。”
英雄归来了,运送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运-20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 耄耋之年心系国家 老战士是我学习的榜样 当听到老战士感慨祖国现今的空军成就,姜霏梵感到十分骄傲,“看到国家的强大,老战士感到很欣慰。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祖国如今的繁荣昌盛,以及向着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不断前进。”他同时希望将老战士的这种家国情怀传承下去,“这次我也了解到,老战士们当年为国家奉献,如今到耄耋之年仍然心系国家,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令我感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雨中迎战友 老兵泪纵横 9月16日11时许,一架中国空军运-20飞机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机上搭载着88位志愿军战士的遗骸。这是中国迎回的第九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中国首次派出歼-20飞机为执行接迎任务的运-20飞机护航。专机降落后,护航战机通场而过。停机坪上架起水门,向归来的志愿军英灵致以崇高敬意。
志愿军老战士(前排)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参加仪式。 天空飘着细雨,参与迎回仪式的各界人士静静伫立,等候着阔别祖国多年的英雄魂归故里。12时40分许,礼兵手捧棺椁从专机缓缓走出。88个紫红色棺椁上面,每一个都覆盖着鲜艳的五星红旗。看着战友归来,91岁的老兵石景林老泪纵横。他说:“今天,兄弟们终于回家了!” 13时10分,迎回仪式正式开始。军号吹奏的《思念曲》划破机场宁静的上空,礼兵护送着88位志愿军烈士的灵柩,缓步来到棺椁摆放区。全体肃立,奏唱国歌,人们向烈士灵柩三鞠躬。 今安葬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仪式结束后,载着灵柩的车队缓缓驶出机场。这88位烈士将于今日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从机场到陵园,30多公里的长街,数千名市民冒雨迎接。沈阳点亮了街路上的电子显示屏,迎接“最可爱的人”。全市1.7万余台出租车的顶灯显示屏上打出“英雄回家”的字幕。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2周年。2014年至今,累计有913位在韩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回到中国。 学习榜样|培侨直播 最生动的爱国教育
培侨中学师生观看烈士遗骸交接仪式的直播。 培侨中学师生观看烈士遗骸交接仪式的直播,对于有培侨的学生成为代表出席仪式,师生都感到十分光荣。 昨天中午,香港培侨中学,一群身着整洁校服的中学生,端坐在教室中,目不转睛地注视前方大屏幕直播的烈士遗骸迎回仪式。 7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很少人知道,在这支保家卫国的队伍中,有20多名来自香港培侨中学的校友。据了解,在当天烈士遗骸迎回仪式现场,也有两位香港培侨中学代表参加。为了传承这份深厚的爱国情怀,培侨中学当天特地组织一些班级收看这场别具意义的现场直播,学校户外大屏幕也同步播放,供学生课间休息时观看。 “这是我第一次在大屏幕前守候迎接烈士英灵回家,心情十分激动,久久不能平复。”学生李文轩在看完直播后告诉记者,国家举行这么盛大的仪式迎接志愿军烈士回家,就是在提醒后人不要忘记那段艰辛的历史,要铭记英雄们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 盼《大公报》报道存入校史馆 “奔赴战场的志愿军战士,都是来自祖国各地的年轻人。为了国家和子孙后代,他们甘愿牺牲奉献,这种伟大精神特别值得我们香港青年学习。”学生陈映霖说,作为培侨中学学子,她为前辈们义无反顾地报效祖国深感光荣和自豪。 培侨中学伍焕杰校长对《大公报》表示,这是一场生动的爱国教育课,做好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可以从说好身边的爱国故事开始。伍校长说,“同学们看到国家用自主研发的歼-20及运-20去护送英烈回家,都好感动,为国家强大感到自豪!” 校园内,不少同学在传阅昨天出版的《大公报》,因为头版刊载了培侨志愿军老兵的故事,同学们表示很感动、很光荣,并希望学校把《大公报》报道内容存入校史馆,成为国民教育的新亮点。 大公报社评|发掘爱国故事 做好爱国主义教育 第九批8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昨日从韩国空运回国,国家举行隆重的迎回仪式。两位香港培侨中学的学生代表培侨,迎接英雄回家。他们在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最好的爱国教育,一定要继承先烈精神,以报国为己任”。其实在香港,在我们身边,不乏港人爱国的英雄事迹,需要尽快发掘整理存档,因为这是最实在、最生动的国情教育素材。
两架歼-20战机为运送烈士棺椁的运-20专机伴飞护航。大公报记者于珈琳摄 七十多年前,数十万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家卫国,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香港培侨中学有六十多名学生回国报效国家,其中二十多人参军奔赴前线,最年轻的只有十五岁。他们抱着必死的信念,奋战在不同的岗位,有的充当汽车兵,有的成为政治教员,有的工作在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身边。 岁月流转,大部分老兵已经故去,活到今天的也是耄耋之年。由于他们不愿出名,加上港英时期政治打压,培侨学生参加抗美援朝这一段英雄壮举几乎湮没无闻。直至两年前,大公报访问培侨老兵,拨开了历史烟尘,引起各方重视。国家从没有忘记为国牺牲的英雄,因此有了今次培侨学生应邀参加迎回志愿军遗骸的一幕。 培侨生参加迎回仪式,这是培侨的光荣,也是香港的光荣。培侨中学对此高度重视,希望进一步发掘整理有关资料,用来教育下一代的培侨生,令爱国精神代代相传。教育局非常重视有关报道,希望将之整理为国情教育的素材。培侨老兵则殷切期盼今日的香港青年能继承先辈的爱国传统,投身祖国建设事业中,以自己之所长,贡献国家之所需,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 培侨学生回国参战是港人贡献国家的冰山一角。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香港同胞从未缺席。香港同胞始终和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一九四一年日军侵占香港,港英政府屈辱投降,但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继续活跃在港九各地,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同样鲜为人知的是,香港曾有一所达德学院,成立于一九四六年,爱国人士蔡廷锴借出其在屯门的新墅“芳园”作为校舍。当时由于政局动荡,中共将一批知识分子由战乱之地转移至较为和平的香港安顿。这批逃难的人都是俊彦精英,包括教授、作家、记者和理论家们。到了一九四九年,港英政府眼见新中国即将成立,由包容变为镇压,下令关闭达德学院。如今,这里已是一所中学,师生们日日从那些饱经历史沧桑的红砖建筑旁经过,但未必了解这栋被称为“红楼”的建筑物,曾经是中共培养人才的重地,留下许多爱国故事。 多年前特区政府开办国情教育课时,一些学校抱怨没有好的教材,也没有实物,希望教育局提供。其实,香港不是缺少这方面素材,而是擦肩而过而不觉,时代久远而湮没。亦因此,教育局和有关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趁一些当事人还在,做好口述历史及资料收集工作。一些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应该尽快修缮及保育。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时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无可救药的。”香港的爱国英雄层出不穷,他们值得我们敬重爱惜。要讲好中国故事,首先就是讲好爱国故事,讲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平凡人的爱国故事。
来源:大公文汇微信公号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5 - 2020 Tielingtv.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607182 辽ICP备:18017703号 辽公网安备 21120202000090号
铁岭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监督举报热线:024-77315033 举报邮箱:tltvjub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