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据王巍介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全名叫“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自2002年开始启动,涵盖了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和全方位四大特点,在科技部和国家文物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在参加工程的近400位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果。 王巍表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明确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的过程,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在这里发现了修建于距今约5000年前、面积达300万平方米的内城和630万平方米的外城(分别相当于4个和8个北京故宫的面积)。此外,在古城以北还发现了为防止洪水而修建的长10余公里的高坝和低坝。修建古城和巨型水坝,展现了良渚王权组织开展大规模公共建设的能力。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一是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二是社会分工,阶层分化,出现阶级;三是出现王权和国家。”王巍提出,值得注意的是,在和良渚同时甚至再早一点,北到辽宁西部的牛河梁,南到安徽南部的凌家滩,甚至包括黄河下游长江中游,都是出现了权力的加强、社会的分化、阶级的出现,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样。 “所以,我们说五千多年文明,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辽河流域大体是齐头并进的状态,只不过良渚表现得更充分。有些地区,也许发现了高等级的墓葬,但没有发现都城。有些地方发现都城,但没有发现高等级的墓葬。良渚有都城、有宫殿、有王墓、有礼器、有军事、有战争标准,是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其他的区域证据链不太完整的要把它完整起来,这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是我们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重要的成果,也是意义最大的成果。现在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中华五千多年文明不是号称,更不是神话传说,是历史的真实。”王巍表示。 谈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王巍提出,建议拓展研究的时空范围,并继续加强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参与,还要进一步加强和世界其他文明的比较研究。“多元一体、兼收并蓄和延绵不断是中华文明的三大特质。我们要进一步地丰富考古发现,深化我们的认识,这样才能对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得出更加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为世界文明研究作出中国学者的贡献。”王巍说。
为什么要研究中华文明起源?中华文明史从何时发端?良渚古城的发现有哪些重大意义?近日,人民网推出“文明之美看东方”思政课特别策划,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一到第四阶段首席专家王巍担任主讲嘉宾,从自身亲历的角度,讲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成果和未来发展,阐释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思考,展现中华上下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魅力。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5 - 2020 Tielingtv.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607182 辽ICP备:18017703号 辽公网安备 21120202000090号
铁岭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监督举报热线:024-77315033 举报邮箱:tltvjubao@163.com